短期股票配资平台 2011年,捐美国7千万并叫嚣“我乐意”的中国富豪,如今已破产

  • 首页
  • 股票配资平台app
  • 配资平台排名
  • 你的位置:股票配资平台app_配资平台排名 > 配资平台排名 > 短期股票配资平台 2011年,捐美国7千万并叫嚣“我乐意”的中国富豪,如今已破产

    短期股票配资平台 2011年,捐美国7千万并叫嚣“我乐意”的中国富豪,如今已破产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9-29 11:36    点击次数:107

    在如今这个倡导绿色、低碳和环保的时代短期股票配资平台,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和追捧。要制造新能源汽车,关键得靠电池行业的发展和突破。从 2018 年起,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就被资本热捧,短短几年市值涨了好多倍。

    不过要注意啦,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有这么一位“狂人”把宝押在电池市场上。他在二十年前就瞅准了新能源市场的巨大潜力,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 100Ah 锂电池的电动汽车,充 2 小时电就能跑 383 公里,一下子打破了世界纪录。

    不过后来他变得特别张狂,给美国的一所高校捐了 7000 万人民币。面对公众的指责,他还大喊“我愿意”,最后公司倒闭了,他也从新能源行业灰溜溜地离开了。

    随后技术突破加快了速度,1998 年钟馨稼宣称会把自己的最新产品,单体容量 100Ah 的车载锂离子电池用上,可装车之后,车子浓烟滚滚,很快就冒出火花,最后就剩下一堆钢铁骨架。

    于是钟馨稼带着车子的框架和自己弄的电池,去深圳接着搞他的研发。过了一年,钟馨稼把新研发的电池产品又装到车里,车子没出岔子能跑了。这,就成了他传奇经历的开端。

    这时候的钟馨稼呢,进入了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阶段,就围绕自家产品的知识产权,搞起了更大容量电池产品的研发。到了 2006 年,他宣称研发有了突破,先后弄出了 3600Ah 和超过 10000Ah 容量的稀土锂离子电池。

    当时国家对技术创新支持态度挺明显的,而且从钟馨稼当时公布的相关数据来说,他研发的系列电池各项参数在国际市场都属于领先的。

    在这一时期,钟馨稼那叫一个顺风顺水。技术上的突破给他挣来了名声、地位和财富。可这位电池发明家不满足现状,他觉得就凭自己手里的技术,得让公司上市,把产品量产,自己要取代比尔盖茨成为新的世界首富。

    钟馨稼觉得自己手里拿着的是能改变全世界能源格局的东西,他那疯狂的性子在这个过程里显现出来了。

    所以这位以前的发明人,为了自己能多捞好处、财富能更多,就踏进资本圈去赚钱了。跟他合作的人呢,是曹忠。

    这位曹忠在首钢集团任高层,是“首长系”的实际掌控者。这里的“首”指的是首钢,“长”指的是香港李嘉诚的长实集团。

    2001 年进入首钢集团以后,掌管着集团旗下的四家上市企业,还被李嘉诚称赞为“内地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”。

    现在咱们都知道,李嘉诚的产业在逐渐往国外转移,在英国投了好多固定资产。但在世纪初的时候,长实集团跟首钢集团一块儿收购了香港的一系列上市企业。

    然而,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,公司经营遭遇了极大的困境。多亏曹忠带领,几家企业才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场危机。

    这次曹忠找钟馨稼,主要是想把他研发的电池放进电动车产业的版图里。这版图里有曾经的上市公司五龙动力、长江汽车,还有上下游的一些别的上市公司。

    当时那会,曹忠找钟馨稼,目的在于让集团在新能源行业的缺陷得以完善,把短板补上,达成上下游的全产业链路的交流。

    为了护住双方的利益,曹忠跟钟馨稼一块儿弄了个特冒险的金融发展规划。他们先是一起搞了个香港雷天公司,接着打算借壳嘉盛控股直接上市。

    那时候正风光无限的李嘉诚拿出 2.9 亿港币,买了嘉盛 4 亿股的股权,接着香港雷天就和嘉盛控股合并了。

    到了这时候,钟馨稼靠着资本运作,最终当上了一家上市企业真正的负责人。而曹忠跟李嘉诚也顺利规划了电池产业,最后达成了三方合作、一起获益的状况。

    不过有了钱以后,钟馨稼就不一样了。这也成了他未来发展的关键转折点。

    据当时的员工讲,融资成功后,钟馨稼就张狂起来,“谁也不放在眼里”。老是跟手下员工显摆自己的事儿,像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给他打电话,还跟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有过交流,还说自己马上就能把比尔盖茨比下去,成为新的世界首富。

    种种表现就跟井底之蛙似的,也反映出钟馨稼的心态这一阶段有了变化。曾经一门心思搞研发的那个技术狂人,开始热衷起资本投资了。

    钟馨稼在外面的投资大体能分成两类,一类是在国内的投资,多数都是打着发展新能源的旗号搞产业园区建设。

    另外一部分是投向国外的,多数是捐赠、搞技术研发之类的。这当中大部分受托搞研发的大学,都是美国的大学。正好那时候中美关系有点状况,所以在国内的舆论方面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。

    2011 年,钟馨稼大张旗鼓地给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捐了 1000 万美元,按当时汇率算,差不多相当于 7000 万人民币,还建立了温斯顿研发中心,把公司的研发重点往美国挪,还保证会投两亿美元建新的汽车厂,给美国人更多工作机会。先在美国把产品组装好,然后再卖。

    而这种行为在国内引发了挺激烈的争议,好多媒体都开始报道这件事。钟馨稼在接受采访时,那狂人的劲头十足,还说自己的钱想咋用用不着媒体操心。

    这就让它在国内的名声变得很差,而且这次给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投钱,也是造成它最后结局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。

    商人追求利益本就是天性,企业搞国际化的产业布局也没啥错。可钟馨稼错就错在,他想把整个公司的核心产业链都搬到美国去生产,还把核心科研力量也弄过去。这种做法明显不是爱国,本质上就是资产转移。

    除了在国外大搞大学捐赠活动,还有科研中心的研发工作,钟馨稼还赶上了科技创新的好时机。作为“863”计划的一部分,他跟各地政府展开接触,同时着手进行产业的布局和落实。

    就当时的行业发展来说,他的选择没啥大毛病。毕竟整体来讲,当时新能源动力电池这一块是蓝海市场,搞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都比较少。所以在那个时候,这个决策在战略上没啥太多问题。

    然而主要的问题在于对内投资的方式,钟馨稼的公司打着科技发展的旗号,在国内不少地方搞实体产业投资,动不动就向当地政府保证很高的投资额。

    早在 2002 年的时候,那时候的钟馨稼就和广东某市签了合作协议。按照协议,双方要一起建一个大型的新能源产业园,这产业园生产的东西正是之前钟馨稼研发的稀土锂电池。

    双方签的合同金额达到了六亿多元人民币,按当时的预计,建成后能实现每年产值超 30 亿。

    然而仅仅签合同七个月,该市就在政府官网上说不跟对方合作了。为啥呢?因为钟馨稼的雷天公司没按合同投资额履约,只给了 1000 万美元,差不多是合同规定的 6 亿元人民币的十分之一,碰到这么严重的不履约情况,政府终止合作也是正常的。

    巧了,不光广东某市,吉林的辽源市也和钟馨稼达成合作了。2007 年,双方针对电池产业签了一份合作协议,打算一起建个年产值超 100 亿 Ah 的产业园。

    2008 年,这一计划一下子就削减了五分之一,成了 80 亿 Ah。可等到真正投产时,年生产居然只有 2 亿 Ah,跟合同相比,整整差了一个量级还多呢,这次合作最后宣告破产。

    从这情形咱们不难发现,钟馨稼的雷天公司一直想搞产业链的布局和开发。想着靠和当地政府合作的办法,弄个属于自己的生产基地。可在这个过程里,钟馨稼的策略明显有毛病。

    在之前的对外捐赠里,钟馨稼承诺的钱往往很快就能到位。这跟雷天公司作为上市企业的商誉也是相符的。

    但在对内投资时,雷天公司的表现不太好。虽说在多地先后展开了总额超百亿的投资活动,可大部分投资最后都因为资金不够结束了。

    雷天公司的新能源项目,从 2009 年往后就没再搞了。这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个项目建设得花好多钱,另一个原因是项目投资的周期长,耗费时间太长。

    2010 年的时候,雷天公司早就不再给这个项目投资了。可这都到 2010 年往后了,这个项目没法接着搞了。

    在这期间,公司其他的投资全都不咋顺。好多投资都是空口白话,后来政府知道这事儿了,就逐渐不肯跟雷天公司签协议,要不就叫先把投资的钱给付了。

    按理说,雷天是有李嘉诚背书的香港上市企业。一来,它能通过合法途径去募资。二来,投资人对它的投资行为也该表示支持。

    不过得留意的是,虽说李嘉诚确实看好新能源制造行业,也早早做了布局,可他投资的钱是有限的。像钟馨稼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钱,明显跟他布局的目的不合。

    现在来讲,雷天公司能在国内获得一些地方政府的信任,主要是当时部分地方领导太看重政绩工程了。

    在这种情形下,有些地方政府为达成政绩目标,常常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,结果让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需求变得萎缩了。就在这种状况下,高新技术企业雷天公司当然就“顺风顺水”啦。

    再加上那时候个别地方政府为了能招来商引来资,老是觉得签了合同就啥都妥了,这就给钟馨稼提供了机会,签了好多合作合同。

    然而实际来讲,雷天公司虽是上市企业,可资金方面压根不够支持。因为公司缺钱,没法给企业提供资金,这就成了雷天公司“暴雷”的前奏。

    2010 年是钟馨稼最后的风光时候,据相关新闻讲,他受邀参加了新能源某行业协会的峰会,还发了言。发言时他说自己很看好也支持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发展,他觉得在未来锂电池的发展里,他研发的稀土锂电池会成为锂电池市场新的爆发点。

    在会议上,钟馨稼说出了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和提议。这竟然成了近几年里,少有的能看到他公开露面的消息。

    时间转眼就到了 2011 年,这时候钟馨稼和曹纯闹起了激烈的矛盾。钟馨稼指责曹纯没依照之前说好的给公司提供相关支持,还谎称自己替国企拿着公司的股份。

    而曹纯直接指出钟馨稼在关键文件上搞鬼。最后双方闹到法院,这次法庭对决,钟馨稼输了官司。

    长期以来围绕钟馨稼决策的矛盾,瞬间就爆发了。企业的股东们纷纷指责他拿公司资产去捐赠,还有不少投资项目没经过审批。

    钟馨稼这下被推到了舆论的浪尖上。这事儿过后,钟馨稼在香港雷天公司里的权威彻底不行了。原先支持他把公司做大做强的元老们,也不再信他了,对此钟馨稼有嘴也说不清。这时候,他得面临新选择——走人。

    最后,钟馨稼离开了香港雷天公司,决定自己出去重新创业,他去了深圳,成立了雷天温斯顿公司。

    雷天温斯顿这名字挺有趣,一方面它是钟馨稼自己创立的雷天公司的一部分,另一方面又是加州大学滨河学院工学院的名称。在完成向外的巨额捐赠后,双方围绕科研展开了合作。

    其中最为要紧的合作要数钟馨稼捐赠的工程楼,这能看出钟馨稼想东山再起,再创辉煌。可他没留意到,时代已经变了。

    当下中国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市场,正在逐渐朝着产业化、规模化以及集群化的方向迈进。在新能源产业坚守了十几年的钟馨稼,却没能赶上这趟末班车。

    那时候,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点在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已然处于领先地位。钟馨稼跟他的雷天公司,错失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最佳时机。

    就电池产业的相关企业来说,科研才是第一生产力。可钟馨稼在资本的追捧当中,明显忘了自己的初心,成了个自吹自擂的家伙。

    这一点,从钟馨稼的履历能瞧出些苗头。在他之前的经历里,从 2001 年搞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工作一直到离开雷天的那段日子,都过去十几年了,可这期间,钟馨稼还一直在“吃老本”。

    就这一点来讲,钟馨稼绝对不是个出色的科研人员。对他而言,能搞到融资变成了他新的“初心”。

    钟馨稼这人特别自负,曾经还大放厥词,说自己的电池产品比世界领先了五十年。可实际上,他那技术靠不靠谱都难说。

    2008 年,那时的雷天公司是参与北京奥运会电动车招投标项目的竞标方之一。这家公司早在 2001 年就推出了自研产品,好多人都觉得它能中标。

    但最终的结果太让人意外了,自称掌握核心技术的雷天公司居然没选上。致使它落选的一个一直以来的重要原因,就是产品技术路线不清楚。

    当时有专家想去其研发中心测试和参观,可钟馨稼却遮遮掩掩的,不想让专家跟技术有太多接触,还阻止专家参观生产工厂。

    但最终的结果太让人意外了,自称掌握核心技术的雷天公司没选上。它落选的一个一直都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产品技术路线不清楚。那时候有专家想去它的研发中心做测试和参观,钟馨稼却遮遮掩掩的,不想让专家跟技术有太多接触,还不让人家参观生产工厂。

    不过呢,雷天落寞以后,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了过去的事儿。至于钟馨稼到底是技术天才,还是到处显摆的骗子,实际上也没啥要紧的了。关键是中国新能源电池市场就算曾经乱糟糟的,可依旧能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,这就行了。

    后来像宁德时代、比亚迪这样的企业,能代表中国新能源市场走向国际,这着实让中国人感到自豪。

    在其被淘汰以后,其研发中心不再像以前那么风光。对于自己研发的技术,钟馨稼在公开场合老是强调,这技术美国做过实验证明是“世界领先”的,其实他在技术方面所做的都是为了把自己宣传成“电池大王”,这种吹嘘和炫耀只会让更多人怀疑他到底有没有技术实力。

    至于钟馨稼这个人,他压根没离开这个“舞台”。后来他把雷天温斯顿改成了东方醒狮,主打的产品依旧是 2001 年研发的生命源系列锂电池。

    虽说公司官网宣称企业有全球领先的研发人才,可从实际的技术迭代状况来讲,并不咋让人满意。在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这些后起之秀跟前,它显得特别落伍。

    后来东方醒狮的法定代表人偷偷变了,不再是钟馨稼,而是钟旭航。这好像表明,钟馨稼慢慢从明面转到暗处了。而且东方醒狮的重点也不再是量产稀土电池,开始转向电池定制化了,也算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,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。

    曾经钟馨稼待过的香港中聚雷天,在他走了以后改叫中聚电池。当初他们合作时,企业股价最高曾到 2.7 港元一股。等钟馨稼因为闹纠纷离开后,中聚雷天说要自己搞技术,还建了新的生产厂。可股价仍旧一路往下掉,变成 0.4 港元一股。

    后来,中聚的主要合作对象是李嘉诚规划的五龙电动车与长江汽车。可在 2020 年,五龙电动车陷入困境宣布停盘,到 2022 年更是直接退市。最终,这个新能源产业的老牌企业,也玩儿完了。

    就新能源电池本身来说,属于高技术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。钟馨稼早年确实在技术方面有过一些成果,要不然也不能引来数亿元人民币的投资。

    然而在他“功成名就”之时短期股票配资平台,先是狠狠伤了中国人的心,跑到美国去搞科研投资。后来干脆躺在功劳簿上不管技术了,他最后落得个凄凉下场也就没啥奇怪的了。



    TOP